首页 / 历史军事 / 迷踪谍影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千四百三十七章 精锐之军(2 / 5)

作品:《迷踪谍影

是愤怒!

卷宗里到底是什么?

孟绍原放下了文件:“目前,盟军正在展开猛烈反攻,日军仓皇败退,田七身为高级情报官员,有着极大的便利条件,因此,我让他尽一切可能收集一些证据。今天送来的,是关于新加坡的。你知道什么事‘大检证’吗?”

李之峰茫然摇了摇头。

孟绍原掏出烟,点上,一口气吸了半根这才缓缓说道:“新加坡咱们称‘石叻’或者‘星加坡’,是中国沿海居民赴南洋落脚最为集中的地方,华侨人口远超其他族裔。

七七事变后,新加坡成为东南亚华侨支援祖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策源地和领导中心。当年华侨领袖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就设在新加坡。

日本侵占东南亚后,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当地华侨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其间最骇人听闻的,就是日军攻陷新加坡以后实行的所谓‘大检证’。”

在太平洋战争时期,日军第二十五军司令官山下奉文指挥马来亚作战。他率领日军用55天时间占领马来半岛,又用大约两周时间迫使新加坡英国守军白思华中将率部无条件投降。

他就曾得出这样的结论:“要不是有华侨的支援,早就解决中国问题了!”日军在新加坡对华侨的大屠杀,一是为了报复华侨之前对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大力支持,二是报复星华抗日义勇军参加新加坡的保卫战。

1942年2月17日,山下奉文命令新加坡警备司令河村三郎:“将潜伏着的持敌对态度的华侨连根铲除,以绝我军作战的后顾之忧。”参谋长铃木则明确指示:“判定出敌对分子后,当即处置”。由此,拉开了“大检证”的序幕。

在新加坡实施的“大检证”,就是通过一些蒙着面罩的原英国警察、印度警察和马来亚***变节分子的指认,从被控制华侨中甄别和擒获所谓“反日分子”“敌性华侨”。

日军占领新加坡几天后便发布布告称,要求所有18岁至50岁的男性华侨,到4个地方集中以领取“良民证”,继而派出宪兵,挨家挨户驱出华侨居民,在集中之地露宿于街头,男女老幼均不得免,华侨在死亡的恐怖中,心惊胆战地等待着审查。

“大检证”自1942年2月18日开始,此后数日,有幸通过者,即发给一张印着紫色“检”字的小纸片,凭纸一片放行回家。

而被指认出来的所谓“反日分子”“敌性华侨”,则未经任何审判程序就被处死。

其手法、手段极其残忍,令人发指!

有的被日军捆绑拉到海边,惨遭重机枪射杀;有的被捆绑装船,运到离海岸10公里左右的地方将人推到海里淹死;有的令其自己掘坑,再强迫服毒自尽或用机枪射杀、军刀砍杀;还有一些未被处死的华侨,则被送到泰国建造“死亡铁路”,也是有去无回。

臭名昭著的战争狂人政信当时正担任日军马来方面作战处主任参谋,他也是“大检证”的主要推动者。

1942年2月22日,政信巡视了负责惹兰勿杀地段“肃清”工作的日军部队。在听说大西觉的分队只甄别出了70个“反日分子”“敌性华侨”后,政信大为光火,严厉斥责道:“你还在磨蹭什么?我是要全新加坡一半人的命!”

这一句话便让大西觉的分队一口气抓了几千人,塞满了几十辆汽车,送至樟宜海滨杀害,顿时使风景宜人的旅游胜地变成血肉横飞的屠场。

至2月25日,日军所实行的“大检证”方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