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演化(1 / 4)

作品:《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自从清廷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全权负责组阁、接管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后,袁世凯已经成为这个没落王朝实际的控制者。

此后的事情就太顺了。

袁世凯掌权后玩了一手政治牌,他先下令冯国璋猛攻武昌,取得了极大战果。

只有率领海军沿着长江溯流而上抵达武汉的海军部长萨镇冰,在与自己昔日弟子黎元洪交换电报后,选择了弃战。

咱们说过,大名鼎鼎的淞沪会战中之所以国党倾全部精锐不惜血本抵抗都打不过日军,很大程度是因为日军有舰炮火力支持。

太平洋战场上麦克阿瑟的跳岛战术,也是靠着极为恐怖的舰炮火力压制岛上日军。

海军的炮威力非常恐怖,一发炮弹打掉一整个班都稀松平常。

冯国璋当然知晓海军炮火之强,他要求舰队炮击武昌。

而萨镇冰此时已经消极对待,让海军故意把炮弹打偏,全部落到了江堤和附近的稻田里。

连英国记者都看出来了清朝海军的怠工态度。

可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老前辈恪守了他自己的原则——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值得敬佩。

但就算海军退了,北洋军的战力还是在起义军之上,汉口和汉阳很快就被攻陷,武汉三镇只剩武昌。

清廷获悉后马上给冯国璋加封了男爵,冯国璋本想一鼓作气收复武昌,可在这个关键节点,袁世凯却让他停止了进攻。

本来北洋军想继续打下武昌易如反掌,可袁世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选择了停火,他想以革命军为筹码,向清廷逼宫。

同时也靠着自己清廷内阁总理的身份,要挟革命党。

一手左右逢源玩得炉火纯青。

其实现实也是袁世凯没法打了,因为根本打不过来,汉地十八省已有十五个宣布独立,已经不是一个湖北的问题。

而且一个武汉打了一个多月。

就是在朝廷军队被黎元洪和黄兴拖住的这一个多月里,另外十多个省宣布了独立,而且基本都是靠起义成功。

所有人都想不到事情发展如此迅速,有一种病来如山倒的感觉。

摆在袁世凯面前的唯有议和一条路:通过与革命军议和,获取此后更大的筹码,——逼宫。

这是他手里的王牌,因为革命军,尤其是孙先生坚持的底线就是必须推翻帝制。

如果能够做成这件事,袁世凯肯定能拥有巨大的政治资本,对他自己;来说好处多多。

所以袁世凯在回答杨度为何放弃进攻武昌时解释说:“我是在拔大树,清朝这棵二百多年的大树盘根错节,光有力气没有方法,是拔不出来的。”

当然了,清朝这棵大树早在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海战中被一次次掏空。八国联军时期的东南互保,更是直接宣告大树只剩下一具空壳,是棵货真价实的“朽木”。

(看看地图就能明白,汉地十八省可以简单理解为大明的旧江山,也是人口最多、最富庶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