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抗议(1 / 2)

作品:《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芝加哥大学邀请李谕做了一次演讲。

李谕主要讲了讲光量子假说,以及黑体辐射的衍生,现在只能这么叫,因为没有几个人知道量子力学是什么东西。

虽然在数学上已经说得通,物理的根基同样牢靠,但量子理论仍然过于前卫,下面的人听得一头雾水。

在欧洲都难以推广这两个理论,更别提其他地方。李谕有那么一点理解普朗克了,他在普鲁士科学院选读爱因斯坦的论文,同样遇冷。

事后,密立根对李谕说:“我想先生似乎聊一聊星战系列更好,因为来听课的不止理学院的学生,还有文学院以及法学院的;而你今天讲的这些都太像科幻。”

李谕说:“新理论总归无法让人接受,很正常的事情,说它是科幻,我也不会不开心,因为有时候科幻就是未来。”

“您真认为都是对的?”密立根问道。

“当然!”李谕肯定地说,“即便还不完备,不过已经有很多理论支持,量子理论现在就是一朵无法熄灭的火苗。”

密立根耸耸肩:“我肯定无法接受这种连实验验证都没有的猜想。”

李谕说:“那么你完全可以做个实验去反驳。”

“正有此意。”密立根说。

李谕笑道:“祝你好运。”

李谕心里清楚得很,实验只会验证量子力学的正确性,越多人愿意做实验越好。

迈克尔逊过来说:“光量子论文我看过,尤其我听说论文年轻的作者,那个叫做爱因斯坦的德国人,又与你联名推出了一个叫做狭义相对论的理论。很难想象,多么谦逊的品格,才会让你们一开始就用了‘狭义’二字。哦,我明白了,未来还会有更为广泛的应用。”

“是的,迈克尔逊教授,”李谕说,“而且相对论就是在解释为什么光速会不变。”

“我知道,”迈克尔逊说,“我仔细研究过论文中提到的两大基本假设,其中之一便是光速不变。年轻人喜欢引用我的理论,我很荣幸。不过我是一个实验物理学家,我与密立根教授讨论了多次,的确很难从实验上验证。而你知道的,物理学是基于试验的科学。”

“我当然承认物理学是基于试验的科学,”李谕说“所以说,相对论必然可以做出验证试验。”

密立根说:“光量子我多少有点验证思路,但相对论的实验太难做。就比如大家最关注的双生子佯谬,也就是时间延缓试验,如果速度不够,一百年下来只能延缓几秒钟,这种测量精度要求太高。”

迈克尔逊补充说:“就算使用多普勒效应,也很难进行实验设计。”

相对论麻烦的地方就在实验验证上,此时的李宇只能颇为无奈地说:“饶是如此,我仍坚定地认为物理学不能总是让实验指导理论。理论如果超前了,同样可以指导试验,技术继续进步下去,总有一天可以完成实验验证。”

密立根却不敢苟同:“其他的学科行得通,但对于物理来说,实验永远是第一位的。”

李谕说:“应该说试验是最基础的,是物理的基石,不过在此之上,物理学还有其他层次。”

密立根刚想反驳,迈克尔逊打断说:“什么层次?我洗耳恭听。”

李谕说:“第一层次肯定是实验;第二层次是唯象理论;第三层次则是理论框架;而最高的第四层次,是数学。”

原话是杨振宁说的。

其实大概从玻尔兹曼、麦克斯韦、洛伦兹这些人开始,就已经深刻认识到数学对物理的重要性,这几位大佬的数学都强得不得了。

比如玻尔兹曼,他的论文简直就像炫技,各种数学技巧,非常复杂,动不动还给你整几个四重积分,让人头皮发麻。

迈克尔逊和密立根的数学都没那么好,密立根此时说:“院士先生此时说得更像科幻了。”

目前还是经典物理学与现代物理学交汇的时候,李谕笑道:“算不上科幻,最多十年,你们就会相信我说的话。”

密立根问道:“你指的是时间真的可以变长或者缩短,人类总不能真的会做到科幻中的时空旅行吧?这不是一名科学家应该说的。”

“按照相对论原理,越接近光速,时间的流逝速度越慢,所以去往未来不是不可以做到。”李谕说。

“太难理解了,”迈克尔逊说,“但如果真的可以去往未来,我最想知道的一定是光速为什么正好是现在的数值。”

老爷子对自己的研究实在是太着迷。

“如果光速不是这个数值,那世界就不复存在,”李谕顿了顿,又说,“或许另外一个宇宙的光速是其他数值也说不定。”

“什么?”密立根惊讶道,“另一个宇宙?院士先生,虽然我知道你不仅擅长数理科学,同时也是科幻故事的好手,但这句话未免过于科幻。”

李谕轻轻吹了一口气,“从相对论的角度,人类可以去往未来,却永远到不了过去。但如果空间无限大,就有无限个宇宙,才有穿越的可能不是。”

——好吧,官方吐槽。

但李谕后来的声音很小,密立根并没有听清,他说道:“我只相信能看到的实验,而不是思想上的实验。”

迈克尔逊突然哈哈笑道:“密立根,你总是这样严肃!我觉得你该学一学李谕的乐观心态,不要总是那么早下结论,这个习惯应该改一改。而且,你最好看一看星战系列,好看得很。”

密立根说:“其实我看过星战系列……几个选修了东方文学的学生动不动就在课堂上偷看。我本来不爱看娱乐,不过没想到读起来真有点上瘾。”

“这就对了!”迈克尔逊说,“李谕还有他的夫人碧城可是此时汉学研究的重点课题。”

李谕插嘴道:“我还活得好好的,当成研究课题不太合适吧。”

芝加哥大学算是对东方比较感兴趣的一所美国高校,很早的时候便成立了东方研究院。

在芝加哥呆的几天,李谕同密立根和迈克尔逊又讨论了不少前沿科学问题。

密立根的整体物理素养十分高,实验能力也极强,是个不折不扣的聪明人。再加上他有德国哥廷根大学的留学经历,行事严谨的同时非常敏锐,和迈克尔逊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

迈克尔逊的特点更像一个东方人,特别执着,坚持于自己的理念不动摇。

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测量光速,从26岁一直测到了76岁,何等的毅力!

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世界顶尖。

总之科学大佬们都令人惊叹。

几天的探讨后,密立根对李谕的态度更加提升,像他这种心中很有傲气的人,轻易不会承认别人强,但最终还是表示会好好考虑李谕所说。

在芝加哥大学的访问结束后,李谕和唐国安带着留学生们一同前去华盛顿的大清驻美使馆。

在华盛顿他们会接受六周左右的培训,以适应美国人的生活习惯,然后分赴各大学府。

庚款留美的学生上的都是美国顶尖大学,胡刚复去了哈佛大学物理学;张廷金进入了哈佛大学电机系;胡刚复的哥哥胡敦复进入了康奈尔大学数学系;秉志则进入了康奈尔大学农学院。

看到人数增加,大使梁诚心情很好,对唐国安说:“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唐国安说:“能让学生来美国十分不容易,我在天津港刚登船,就听说美国通过了新一轮的排华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