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丰碑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75章 怒江之巅(1 / 2)

作品:《丰碑

在最初的对日作战中,中国远征军面对复杂的作战环境,受到挫折,失利后退回云南,10万的远征军在云南的施甸县驻扎下来,依靠怒江的天险,与日军周旋,进行了大小数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发起缅北、滇西的大作战,歼敌3万余人,帮助收复缅甸众多国土。但是,远征军也伤亡非常惨重,每天战斗下来都有大批将士死亡。而最为痛心的是,很多的伤员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

这些将士都是为了保卫国家和民族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死重于泰山,人们不忍心看到这些民族英雄尸横遍野,就用“油桶”做棺材,把英雄的尸骸装在里面,用他们的敬意,保存了英雄们的尊严。

他们正当青春芳华,本来他们人生之路还很漫长,但是他们为了国家和家人的安宁,宁愿跋山涉水,远赴缅甸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生命换来祖国的稳定和强盛,而且,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都有一个无限光荣的名字:抗日民族英雄。

张迪教授在向大家讲述这段历史的时候,大家都听得热泪盈眶,对于这些年轻的烈士,更起敬意,也更加心疼。

而刘晓兵更有一个强烈的心愿——替他们找到家人,找到回家的路。

他们积极地将这些抗日战友的尸骨收殓,虽然由于铁桶的保护,不至于让年轻烈士们的遗骸,像辰溪枣子林的烈士们那样,散落和遗失,但七十多年的时间,让许多烈士的尸骨都出现了虫蛀的情况,甚至有一些都与树根缠在了一起。

刘晓兵和陈四平等人,小心翼翼地清理着烈士的遗骸,又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了dna采样,继而向外界公布了寻找第一路远征军烈士家属的信息。

而就在这项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刘晓兵又接到了一个电话。

打来电话的,是路桥公式的负责人,他告诉刘晓兵,就在离乌木村不远的公路施工现场,发现了一个疑似烈士墓碑的石碑,问刘晓兵能不能去看看。

打来电话的这位负责人姓佟,叫佟传毅,他知道刘晓兵他们现在,正在乌木村对烈士遗骸进行收殓和挖掘,也一直关注着进展。

但是没有想到,像是响应那些烈士们对于回家的呼唤,在佟传毅负责的施工队,在挖掘路面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隐约刻着字。

当佟传毅看到了石碑上雕刻的五角星之后,立刻与刘晓兵取得了联系。

事关烈士,容不得刘晓兵耽误,他立刻安排好手头上的工作,让陈四平暂时负责带队,毫不迟疑地前往佟传毅所说的地点。

还没到施工现场,远远地就看到了站在路边的几个人。为首的一个,穿着蓝色的工服,戴着工程帽,这想必就是佟传毅了。

“是刘晓兵同志吗?”佟传毅一眼就认出了刘晓兵,他急忙迎上来,与刘晓兵握手。

“你好,我是刘晓兵。”刘晓兵伸手与佟传毅相握,“谢谢你能给我打电话。”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总不能去惊动长眠在此处的烈士啊!”佟传毅说着,率先走到那块石碑前。

这是一块倒在地上的石碑,由于埋在地上时间太久,石碑几乎被泥土包裹住了。

“我们一开始发现这个石碑的时候,把它当成了一块普通的石头,因为被泥土包裹得太结实了,根本看不清到底是个啥。本来我们想要把它铲走的,幸亏我提前让挖掘机停一下,去看了一眼。刘晓兵同志,您看看,是不是烈士的墓碑?”佟传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