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丰碑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72章 回忆往昔(1 / 5)

作品:《丰碑

“哈哈,小陈有眼光啊!”大伯林和平笑着说道,“兄弟的名字是父亲后来给改的,他上战场之前特意给我们改了名字,希望我们的祖国能够和平、富强、昌盛。我想,他就是怀着这样的愿望,参加志愿军的……”

“是啊,我爸去参加志愿军的时候我们都还小,对他好像没有什么印象。我们的母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那个年月实在是太苦了,她什么都不说,每天都忙碌于家务和养活我们的生计之中……”二伯林富强叹息着,说道,“对于我父亲,她也不常提,有时候我们问起她来,她就给我们看父亲的照片,告诉我们,他是抗战英雄,等打完了仗,就回来了……”

“母亲要强,”林昌盛说,“家里家外,都是她一个人在扛。爷爷奶奶去世得早,外公外婆也在战乱中去世了,她无依无靠地把我们哥仨养大,很不容易。我有时候,会看到她晚上拿着父亲的照片,悄悄地抹眼泪,但第二天,就又精精神神地面对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刘晓兵感动地听着,难以想象,在没有任何依靠的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奶奶一个人是怎么支撑过来的。

“奶奶不容易,她也很伟大,这么难的生活里,她还把您三位全都供上了大学。在那个年代,大学生,可是极为难得的。”刘晓兵由衷地说。

“是啊!那个年代,真的苦啊……”林昌盛点了点头,“当初,我大哥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他成绩优异,本来校方想要他留校任教的。我大哥也想留在上海,想把我们的母亲接过去,可母亲说什么也不愿意。问她为什么,她也不肯说。她也不愿意搬到城里住,只是守着原来的老房子住。后来,我们就知道了,她不是不想去大城市,也不是不想进城享福,而是放不下我父亲……她怕我父亲回来,找不到她。”

听父亲讲起奶奶和爷爷的爱情,林鸿雁不禁湿润了眼眶。

“婆婆不容易,父亲当年上战场的时候,她才二十八岁,正是好年华……父亲这么一走,杳无音讯,她一个人默默地守着这个家,再苦再难,也没扔下过一个孩子……”大伯母王慧感慨,“我记得,我和你们大伯结婚那会儿啊,婆婆很珍惜地把一个镯子给了我。那个镯子,就是公公当年送给她的唯一的念想。她一直舍不得戴,送给我的时候,对我说,我是林家的长媳,也是两个小叔子的长嫂。长嫂如母,这个家,以后就交给我了……我真是心疼婆婆!这么多年,这个家,她付出了太多了,以至于身体都这么差……”

说到这儿,王慧不禁落下了泪来。

大家全都沉默了下去,王慧和二伯母刘雅萍全都落下了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