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仲清(1 / 2)

作品:《撩完就跑真刺激[穿书]顾卿沈行洲

赵天循站在船头,目光所至便是南京城的港口,只见岸上黑压压站满了人,便知他们都是来迎接自己的。

他对老六曾经的地盘没什么好感,只因许言在这里长到六岁才去的天京,提及童年偶尔会露出笑容,赵天循才对此地有些爱屋及乌。

这次来南方,除了带着一道南巡的明旨和一道寻人的密旨,他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搜寻一些许言提过的小物件,好带回去讨某人的欢心。

至于明旨和密旨要他做的事,赵天循当着皇帝的面答应得好好的,其实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

——广幽子那个老道士,果然越老越圆滑,用一个模棱两可的卦象就搅动了帝王的心,也搅动了他的心……当然,此行若真能一举多得,倒也不枉费他又要离开天京这么久。

想到这里,赵天循转身向船舱走去,跟在他身边的内官赶紧上前,提醒道:“殿下,马上就要上岸了。”

言外之意便是请王爷留在外面,准备让岸上的人迎驾。

“走了这么远的路,本王身感不适,待会让闲杂的人都散了,别来打扰,”赵天循怎会听不懂内监的话,但他根本不打算理睬:“等本王好些,自会去行宫安置,不劳他们费心了。”

明明一路都是坐的船,北晋王又常年南征北战,哪里可能因为这点行程就身感不适……知道他这是不耐烦应付南京六部的官员,内官一想到陛下的叮嘱,不禁满面愁容。

若是旁的贵人,他这个天子身边的内监倒还敢说上一两句,偏偏是这位主儿发了话——那可是连陛下都拿他没辙的人,他也只能由对方去了。

于是,待南巡的船队抵达港口,早早就候在此地的六部官员连北晋王的一面都没有见到,就全部被打发走了。

沈行洲与自己这位五舅舅打过几次交道,知道以对方的性格,若是不想理会人,他们再多抱怨也没用,所以准备等沈行澈下船就一起离开。

这时候,有内官找到定兴侯府的人,报信说是王爷让大公子上船一见。

沈行洲刚上甲板,便看到了自己的二弟沈行澈,只见对方经历北疆一战,看上去愈发挺拔坚韧、卓尔不群,让沈行洲这个兄长好生欣慰。

“大哥!”

男儿在外建功立业固然豪情万丈,可见到亲人还是激动不已,已身具七转勋官衔的沈行澈见到长兄,依旧恭敬而高兴。

在内官面前,沈行洲只是轻轻拍了拍沈行澈的肩膀:“王爷召见,稍后一起回府。”

然后沈行洲就进了船舱,倒是跟北晋王一路南下的沈行澈被留在了外面,并没有一同被召见。

沈行洲入内,见那位说自己身体不适、见不得风的殿下果然精神奕奕。

若说天子已习惯把锐利藏于眼中、不怒自威,那这位殿下便是锋芒毕露、威不可挡。

沈行洲还未行礼,赵天循便已开口:“定兴侯府在南京几代经营,想来对南京城应当了若指掌吧?”

“殿下说笑,南京城虽不若天京宏伟,但也坐拥山水,地貌之广博,寻常车马便是月余都难走一遍,我定兴侯府偏居一隅,岂能对整座城池了若指掌。”

赵天循见对方曲解自己的意思,也没有生气,反倒笑着道:“连侯府都没有办法,那陛下交代的事情,可就难办了。”

沈行洲听对方故意说一半、留一半,却不好主动去探听天子的旨意,更不好主动应和做不到的事情,便干脆沉默了下来。

他不说话,北晋王竟也不说话了,就这样沉默着过了好一会儿,在沈行洲觉得对方恐怕要生怒的时候,赵天循才开了口。

“这次本王来南京,陛下交代了两件事,一件你已经知道了,此前北疆有蛮族入侵,南境直到最后一刻才筹得军粮,虽说有天灾在前,但也是办事不利,陛下令本王彻查此事,想来定兴侯府是立了功的,不在被查之列。”

“为陛下分忧,本是做臣子的本分,沈家不敢提功劳二字,南方诸郡筹粮不利,侯府责无旁贷,自然也该在被查之列。”

不仅要查,沈家还该第一个被查,这样才能叫陛下南巡之事更加名正言顺——毕竟连旭元长公主的婆家都没有逃掉,其他南方豪族又有什么资格推诿扯皮。

赵天循似乎并不惊讶沈行洲会这么说,他早就知道以沈家乖觉,必定会为陛下做这“表率”。

他要沈家……准确的说,是让沈行洲办的,是另一点事。

他状似不经意地提起:“本王这次来南京,其实还带着一道密旨,是陛下的口谕。”

沈行洲闻言,知道对方接下来说的,对于陛下来说恐怕才是真正的大事,不禁闭气凝神,肃穆以待。

赵天循见对方沉稳不乱的样子,还是有些好奇,心道:沈蔚平那般华而不实的浪子和旭元那样趋利避害的俗人,怎么能生出这样一个儿子来?

不过转念想想,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他们兄弟几个不也是性格迥异、各有结局吗?

“此行,陛下还让本王来寻一个人,是个生在天京的男子,如今当是十六岁左右,大概是春日的生辰。”

赵天循从怀中取出一张折好的纸,示意沈行洲来取:“还有些说不准的消息,也都在这上面罗列了,定兴侯府毕竟在南京多年,想来多少有些办法,你也帮着一起寻,好为陛下分忧。”

无论陛下有没有让眼前这位北晋王寻定兴侯府来掺和这件事,但对方既然已经开口,沈行洲就无法拒绝。